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分公司
编辑出版:《石化技术》杂志社
创刊时间:1980年
开本尺寸:大16开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月 刊
邮发代号:82-812
网  址:shjszzs.cn
投稿邮箱:zgqktgyx@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霞飞坊,《鲁迅全集》在这里编定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是鲁迅先生的遗嘱。

  长大后的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者美术家。他毕业于北大,成了无线电专家,同时也成了一位摄影家。

  他从自己居住的上海“霞飞坊”即淮海坊着手,用影像留住了那一段时光。一如这片建筑,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名人的人生片段。

  1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11月上旬,许广平携周海婴搬了一次家。

  这一次,他们不仅离开了大陆新村,还离开了鲁迅抵沪后居住了十年的四川北路街区。

  在新住处,许广平精心保存鲁迅手稿。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耗时近两年时间,于1938年6月出版了首部收全鲁迅著译作品的《鲁迅全集》。此书的编校工作正是由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出版和发行工作则由上海复社负责。

  这一见证《鲁迅全集》编定的地方,就在霞飞坊64号,即今天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南昌路、陕西南路包围的淮海坊。周海婴记得,“编校场所就设在客堂和亭子间两处”。

  7岁的周海婴由此在霞飞坊一直住到19岁。他记得新街区的陌生味道:早晨弄堂里弥漫着一股酸溜溜的牛臊味,这味道来自70号俄侨家的罗宋汤,用的是大块牛胫骨、番茄、洋山芋、洋葱头,据说还要加发酵的酸奶油。周海婴也记得晨曦初起,弄堂里穿行的小贩叫卖的声音:“‘白糖菱角糕、马拉糕、咸煎饼……’还有苏州赤豆粥和馄饨担的敲击声。”稍迟,就会有叫卖水果的担子挑进来,“嗳!西路蜜橘!大格蜜橘!”夏日傍晚叫卖的有高邮咸蛋、沙角菱、臭豆腐干,“还有两端挑着圆担子,卖的却是腌金花菜、芥腊菜、甘草梅子,是一些腌渍过的口味较清淡的小菜”,到了冬日夜晚,静寂的弄堂里便能听到“鸭膀、鸭舌头、五香茶叶蛋、火腿粽子、檀香橄榄”。

  他也记得第一次在母亲朋友家触摸到快门的新奇感。“10岁那年,我正式拿起相机开始拍摄。”照相机在那个年代是个极稀罕物。得到人生第一架照相机的海婴,很快迷上了摄影,也很快从最熟悉的环境里开始试手。因此,在周海婴的镜头里,记录下了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霞飞坊”群体。


地址:中国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岗南路1号(邮政编码:102500)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