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

北京用文化为城市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0日

在重装焕新的吉祥大戏院,点上一杯“玉堂春”特调咖啡;到工业厂房转型的798艺术区,看上一场现代主义大师艺术展;进入“最美中轴线”的虚拟世界,沉浸式感受古都北京的壮美与变迁……在北京,不断“上新”的文化新场景、新业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城市的发展持续赋能。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前门西河沿街220号,透过两扇朱漆大门,昆曲《牡丹亭》的唱词悠悠飘来。推门而入,一座纯木结构的二层戏楼出现在眼前,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戏楼。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唱词所述,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曾几经沉浮。战争时期曾被用作仓库,之后做过煤铺、学校、招待所……后虽进行了恢复,却一度再无赏戏人。

  “2019年我们接手后,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了全面修复。”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介绍,对重张后的正乙祠戏楼,戏迷们青睐有加。今年4月,戏楼推出“重张一周年演出月”活动,“10场演出中的4场,最高票价达到1280元,经常一票难求。”

  锣鼓声重又响起,“有戏”的正乙祠戏楼,也不再仅仅有“戏”。开办名家讲座、录制8K纪录片、举办非遗展览……“结合昆曲元素和场地条件,正在策划推出‘昆曲下午茶’等特色活动。”正乙祠戏楼经理张鹏说,“对接空间资源与创意资源,我们将打造全新的文化消费场景。”

  “老旧厂房不能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北京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文化赋能转型文创园区,成为很多老工业园的成功之选。位于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就是最早尝到甜头的一个。

  “目前,园区内有文化艺术类、创意设计类和文化科技类企业400余家。”七星集团副总经理、798艺术区负责人杨进维介绍,先后有百余位国家元首和政要到访,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近4000场,吸引中外游客1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到访占比达30%。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