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今年上半年,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助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截至6月末,制造业、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连续14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8个百分点。接下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将是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长钱解渴重点领域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是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抓手。由于以上两个领域往往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其对于“长钱”的渴望也更加强烈。为此,在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多家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做好货币政策传导。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7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0.3%,比上年同期高10.7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2.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2.15万亿元贷款,同比多增8219亿元。
“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元的银行,较年初净增超6000亿元,增速达20%。”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突破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34%。
从贷款结构上看,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是投放重点。截至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5%,比上年同期高11.5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4835亿元,同比多增1847亿元。“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资金技术密集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7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4%,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38.9%。
除了制造业,基建投资也持续得到金融支撑。截至6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3.25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有力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与此同时,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