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塔克拉玛干护林人
提起自己的工作,艾山·艾依提显然觉得很有面子。“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在景区上班。”他一边笑一边用算不上流利的汉语说道。
这个43岁的维吾尔族汉子口中的“景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胡杨林。
沙雅县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紧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自西向东横穿县城。河道两岸,分布着被认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290余万亩原始胡杨林。每到秋季,数量众多的游客远道而来,只为一睹胡杨“层林尽染”的景象。
“美”只是胡杨的附加属性。这种自然界稀有的乔木可以克服干旱、盐碱、高温、严寒等几乎一切恶劣环境生长成林,扎入地下深处的根部能紧紧“抓住”半径二三十米内的沙土。
对八成面积被沙漠覆盖的沙雅县而言,胡杨林是荒漠与人类居住的绿洲间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守护这道绿色屏障,就是艾山·艾依提和诸多“胡杨卫士”的工作。
从林场到保护中心
锄头、打气筒、宣传单、干馕和水……初春的一天上午,胡杨管护员艾山·艾依提和妻子吾格莱姆·莫明清点好装备,准备开始一天的巡逻。胡杨林面积大,中午他们只能用干粮充饥。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沙雅县胡杨林管护任务最重的时期。从秋收到春耕,当地农民在林区活动频繁。天干地燥,有时候农民在田埂里放火烧杂草,明明和林子隔着一段距离,“风一吹,火星子就可能被带过来。”艾山·艾依提说。
艾山·艾依提早年当过兵,后来做过消防员,是胡杨林管护合适的人选。2021年,吾格莱姆·莫明辞去县城里的幼儿园保育员工作,到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达朗塘木中心管护所和丈夫成了同行。虽然管护所所在的哈德墩镇距离县城有70公里,各方面条件也要差一些,但能成为“夫妻搭档”,两人都觉得挺满意。
“要说条件,现在比当年可好了太多。”今年58岁的刘建勇1982年进入原沙雅林场工作。那会儿没有管护所,林场职工去林区,要备上一个月的干粮。当时从沙雅县城到塔里木河沿岸也没通公路,自行车是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空中是被风吹起的沙粒,脚下是车轮经过扬起的灰尘。“骑到目的地,‘人’就成了‘土人’。”刘建勇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