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具体包括: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发现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新机制;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
坚持“四个面向”,潜心基础研究,专家学者对十大进展的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解读。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苏彦: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乌托邦平原。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位于火星北半球,它的直径大约是3300公里,曾经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古海洋。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张金海团队利用火星车搭载的科学载荷探地雷达的科学探测数据,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探地雷达利用电磁波可以穿透物质的特性,给火星地下结构做了高精度的CT扫描,首次获得了乌托邦平原南部1171米距离地下深度80米之内的精细分层图像,发现浅表层存在着三层结构:第一层是10米的火星土壤,另两层是10—30米、30—80米随深度物质由细变粗的分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