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今年7月中下旬,安徽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赵育成经历了心情的起起伏伏。起初,赵育成担心,由于县内中考人数较往年有所下降,会影响该校招生人数。为此,前期,他还尝试走出滁州市,前往皖北地区开展招生宣传。
让赵育成没想到的是,该校计划在全椒县内招生200人,却有400余人报名,滁州市内其他县区还有大量学生报名,而皖北的蚌埠市、阜阳市及亳州市也有300多人报名。“7月10日,学校招生录取完成,最终录取1120人,比前一年多招了240人。” 位于江苏的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今年同样也迎来了火热场景——近几年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今年招生计划不足2000人,实际报名却超4000人,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专业尤其受青睐。
今年,全国多地中职学校报名呈现“火爆”现象,不少学校贴出提前关闭招生大门的告示:招生已满,概不招待。有的学校甚至出现家长连夜排队为孩子报名的情况。据媒体报道,在广西南宁,部分中职学校招生期间,门口报名人数众多,场面热闹。
近年来,中职招生一“位”难求相关话题频频成为热点,该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这是否意味着中职教育被广泛认可?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哪?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采访。
中职报名“火爆”,原因多元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把职业教育视为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并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中职生升学通道逐渐打通。”湖南省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颜雄林介绍,这两年,学校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维修、计算机等专业招生火爆,“3+2中高职衔接班”名额也供不应求。“对于成绩不够理想且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县级市的学生来说,选择免学费的公办中职学校更具性价比。”颜雄林说。
江苏省特级教师、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殷利则认为,随着中职学校一些优秀毕业生在行业里崭露头角,更多人意识到,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中职生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各类政策加持,让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这些都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近年来招生人数提升,除了政策支持,与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办学思路不断清晰、市场需要技能人才等因素有关。” 合肥经济贸易科技学校校长杨林说,“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职报名的火爆,并不能说明中职教育已被广泛认可,更多选择中职学校还是因分数而‘迫不得已’。”杨林观察到,部分报名的家长和学生带有焦虑情绪,也有些学生带有自卑心理。
他还指出,“报名挤爆”现象还暴露出部分地区中职招生录取办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学校没有统一和明确招生录取标准,有的学校采取‘先报先录’策略,有的学校让学生根据分数上网填报志愿,这样能自由灵活地选择学校,但这也给学校的招生周期和计划带来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