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普惠信贷成为上市银行财报的重要增长业务。近日,多家上市银行发布业绩报告显示,普惠信贷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提质。具体来看,无论是普惠型涉农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还是服务于更多的长尾经营主体,商业银行都积极做好服务价格披露,畅通融资堵点,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信贷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加大普惠信贷供给
截至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6家大型国有银行2023年业绩报告披露完毕。总的来看,6家大型国有银行普惠信贷增量、扩面、提质。比如,农业银行2023年末人行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达3.5万亿元,增速37%。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3.04万亿元,增速29.40%。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增速近44%。总体上,多家国有银行普惠信贷投放相比2022年,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供给量不断增大。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力普惠信贷效果显著。中信银行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2023年普惠贷款余额5450.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22%。光大银行2023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91.33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24.18%。此外,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稳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质效。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去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迅速发展,在总量、结构和覆盖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实现了多元客群共享普惠信贷发展成果。同时,在业务模式方面,大型银行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全国规模化推进普惠模式取得显著成就,提质发展重点区域,逐渐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专家表示,对商业银行来说,发展普惠信贷既是政策和监管部门推动的结果,也是自身经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普惠金融的初衷和职责正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尤其是长尾经营主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