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五年来,大湾区建设蹄疾步稳,不断向前,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大湾区建设进入提速换挡、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参加全国两会的粤港澳三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对湾区变化的感受和湾区发展的思考而来,他们呼吁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和规则机制对接的“软联通”,能通则通、能快则快, 写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文章。
关键词 联合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 吴以环: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主阵地,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建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联动各市、各地区的科技、教育、资本等力量,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吴以环认为,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实现技术变革、要素创新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发展未来产业、塑造新质生产力铺就了厚实基础。
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优势,推动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吴以环建议,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网络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如制定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网络计划》,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为核心,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盟、产业基金助力”的模式,创立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同时,支持广东、香港、澳门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落地应用、产业升级驱动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可持续创新而言至关重要。吴以环提出,探索中央、地方财政联合投入机制,设立若干共性基础研发与成果孵化平台,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引导形成可持续的投入产出机制。“建议允许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探索制定各种应用标准、法规建议,以项目为纽带,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链条,使新技术应用能够快速过渡到量产阶段,为新技术大规模应用扫清障碍。”吴以环说。
粤港澳高校发展各具特色。吴以环认为,应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享学科资源和研究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