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轻触几下手机,便能叫来一份热乎乎的饭菜,但随之产生的垃圾却没那么容易解决。目前,北京外卖日均单量超200万单,每天消耗的塑料餐盒高达数百万个。
今年10月底,北京开始试点规模化回收外卖餐盒。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与庞大的消耗量相比,目前餐盒规模化回收比例仅占5%左右,降低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依然任重道远。
障碍1:
分类不够细 餐盒难进回收桶
在北京现有垃圾分类体系中,餐盒属于被污染的塑料制品,按要求应被投到“其他垃圾”桶内,并没有真正纳入回收渠道中。此次规模化回收试点,本市在部分小区和写字楼内单独设置了餐盒回收专用桶。
得益于居民垃圾分类水平较高,来北家园成为朝阳区来广营乡唯一尝试餐盒规模化回收的小区。小区有十几栋楼、2000多户居民,餐盒专用桶仅设置在垃圾回收驿站里,并没有与其他垃圾桶一样直接放在楼前的垃圾分类点。
“搞活动的时候会特意把餐盒送到驿站兑换奖品,但现在也懒得跑了。”小区居民赵女士说,回收驿站距离很多住户较远,而且餐盒攒好些天也卖不了几毛钱,所以大家仍将外卖餐盒扔进楼门前的垃圾桶里,与其他垃圾混杂在一起。
显然,如何为餐盒设桶还需摸索。“把桶设在最靠近居民的垃圾分类点最方便,回收效率也高。但北京现有政策对垃圾桶的设置有严格规定,没办法在分类点单设餐盒回收桶。”一家回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过程中分拣不出餐盒,餐盒回收率自然上不去。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说,有条件的话单独设餐盒回收桶当然最好,但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考虑将外卖餐盒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障碍2:
餐盒不值钱 废品站白给都不要
废品能卖钱,自然就会有人愿意分拣。但记者在朝阳区双井、丰台区方庄等地走访发现,无论是废品回收站、还是拾荒者,大多对外卖餐盒不感兴趣。
世华泊郡小区回收站里,工作人员直接拒绝了前来卖餐盒的居民。朝阳区东坝一家废品回收站负责人直言:“矿泉水瓶可按每公斤2元回收,外卖餐盒白给都不要!”
同属废旧塑料制品,外卖餐盒和矿泉水瓶为何待遇大不同?王永刚解释,矿泉水瓶回收率已高达90%,因为粉碎成塑料颗粒后可用于生产化纤产品,甚至加工成环保丝巾、手袋等,已经有稳定市场需求;但外卖餐盒的再利用价值各方还缺乏了解,也缺乏回收动力。
记者从河北等地多家再生塑料厂商获悉,PP(聚丙烯)材质的餐盒可用于加工成再生塑料,已应用于汽车、电子、家居等行业,只是回收渠道刚开始搭建,公众知晓率太低。
在来北家园等实现餐盒回收的小区,透明塑料餐盒的价格已经卖到每公斤2元,与矿泉水瓶基本一致。不过,如果透明餐盒与其他彩色、非PP材质的餐盒混杂在一起,就只能按普通塑料价格回收,每公斤价格只有几毛钱。“餐盒又脏又占空间,带不带PP标识得仔细分辨,价格一低,更没人愿意分拣了。”驿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北京众多餐企提供的餐盒颜色、材质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家门店的餐盒也有好几种。有的餐饮企业出于品牌形象考虑,还在餐盒上印制各种图案。“一些餐盒颜色太深,回收打碎成颗粒后很难二次利用。”王永刚建议,餐盒标准应尽量统一,餐饮企业最好使用再生价值更高的透明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