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没有双腿,15岁的方宇翔靠臀部倚在平衡车上,与同学们一同在军训场上站军姿、“正步走”、“跑步走”……他昂首挺胸,精神高度集中,努力与队列保持一致。这两天,因为参加新生军训的一段视频在网络热传,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方宇翔“火”了。
平衡车只是方宇翔的代步工具之一,他最常用的是一对木制板凳。他用双手抓住两侧板凳,一只手“踩”着板凳前进一步,同侧的臀部挪到板凳上,再用同一组动作移动身体另一侧。靠这对板凳,他能自如上下楼梯、向前行进。在当地,他有个别称——“板凳男孩”。
方宇翔打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今年以“总分A”、全县前100名的成绩进入远安一中。他有个梦想: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让父亲方永长与母亲陈银莲欣慰的,还不是方宇翔的成绩,而是儿子“长出了一颗健康开朗、活泼向上的心”。
“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这个家的“至暗时刻”发生在2011年3月12日下午,当时两岁半的方宇翔在家门口玩耍,不料被一辆大货车撞倒,因伤势严重,不得不截去双腿保全性命。方永长与妻子结婚8年才有了这个孩子,当时他们觉得“天都塌了”。看着那么小的孩子没了腿,要忍受伤口剧痛,还要清创、植皮,每次孩子疼得眼泪直掉、大哭大叫,他们也泪流满面。
一次,不谙世事的方宇翔突然拉住他们:“爸爸妈妈你们别哭,我乖乖的,我忍着不喊疼……”稚嫩又懂事的话语点醒了他们。“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如果塌了,孩子以后怎么办?”方永长说。
受伤后的一年多里,方宇翔经历了大大小小10多次手术,不少亲戚朋友也来医院“搭把手”或是看望。方永长与陈银莲决定,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自己,都要勇敢起来,面对现实。
2012年春天,夫妻俩带着方宇翔到武汉安装假肢,经过半年适应性训练后回到家。面对被截肢的孩子,方永长知道,摆在一家人面前的,是一场新的“长征”。
方永长初中学历,此前和妻子在广州打工。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今后的人生?他上网查询类似遭遇者的成长故事。他看了幼时失去双臂、坚持追寻舞蹈梦的陕西女孩杨佩接受采访的电视节目;也读完了天生没有四肢,但依旧念完大学的澳大利亚励志青年尼克·胡哲的自传《人生不设限》。渐渐地,两条主线在他心里清晰起来:孩子的身体已经遭罪了,不能再让心灵受困;要让孩子正常上学,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能自食其力。